2015年4月28日 星期二

法蘭克-面具塑像


  導演Lenny Abrahamson在【法蘭克】中,以克里斯多福馬克(Christopher MarkSievey)的真實故事為藍本,以巧妙的技法創造了【法蘭克】這部電影,而最讓人激賞的,就是以「面具」頭套作為創作的關鍵核心。如何走在前人走過的路,卻又能創新而不至於重覆,同時賦予「面具」新奇的意涵,成為新銳導演Lenny Abrahamson的最大考驗。


  說到以面具作為創作手段的優秀電影,你能想到的電影是哪幾部?最讓觀眾印象深刻的,我所想到的是【鐵面人】、【黑色星期五】、【奪魂鋸】、【驚聲尖叫】、【藍色大門】與最近的【行動代號:孫中山】。

  1998年Randall Wallace的【鐵面人】創造出個性截然不同的路易十四兄弟,以鐵面具為創作手法,一方面隱藏了真實的身分,另一方面卻成為知情者:三劍客拯救法國的希望象徵;至於【黑色星期五】、【奪魂鋸】、【驚聲尖叫】等恐怖電影的「面具」,則隱藏了殺人者的身分,同時這些獨特的面具成為殺人魔的象徵,亦具有散發驚悚能量的意義,尤其是【驚聲尖叫】的面具,隱藏了身分,更隱藏了性別,誰都有可能是殺人魔,提高了一般人對「無知」的恐懼;至於易智言導演的兩部電影,【藍色大門】透過張士豪的「面具」,讓孟克柔得以嚐到與林月珍共舞、肢體碰觸的同性情感交流,同時讓林月珍抒發不敢告白,只能默默愛戀的情感出口;【行動代號:孫中山】則是巧妙的讓一群男學生帶上美少女面具,使得面具除了隱藏身分之外,更有了性別錯置之奧妙,更是暗自對台灣教育體制下,以填鴨式教育將學生培養成一模一樣的控訴!同時又有《西遊記》中孫悟空複製多個自己來搬運孫中山銅像的多層次趣味。



※以下內容涉及劇情,請斟酌閱讀。



  Lenny Abrahamson的【法蘭克】,卻給予了「面具」不同以往的創作方式,電影的開頭從飾演Jon的Domhnall Gleeson哼著不知所云的歌詞開始,由聲音入畫,激起觀眾想知道哼著這段奇怪歌詞意義的好奇心,進而揭示Jon是在將眼前所見事物編寫成歌曲。


  一直無法寫出好歌的Jon在因緣際會之下,加入了以Frank為首的怪咖樂團,Jon一開始以為這只是主唱上台的裝扮,卻沒想到這就是音樂天才Frank平常的裝扮,Frank的外貌無人知曉,就連團員也從未看過Frank的真面目,當好奇的Jon問團員Don,是否看過Frank的真面目時,Don說他從來不會想要拿下Frank的面具頭套,從這一段對話就已經點出Jon這名新加入的團員,和這個樂團的格格不入,其後Maggie Gyllenhaal飾演的Clara更直接表明對Jon的厭惡,然而最明顯的另一點則是曲風的不同。


  Frank的樂團曲風偏向非主流的迷幻曲風,Jon在電影開頭所寫的歌曲,和後來演奏給團員聽的歌曲,都是主流的流行音樂,Jon覺得Frank的歌曲曲風無法迎合社會大眾的胃口,因此缺乏人氣,故而提出修改曲風的意見,希望被世人喜愛的Frank因此放下自己的堅持,不顧團員的反對接受了Jon的建議,卻引發了團員離去的不滿,自此團員的分崩離析,原因便在於外人Jon的介入,因此Frank的面具亦標示著「認同」的意義,這份認同是團員們心照不宣的認同,卻是外人Jon所難以理解的,Jon一直在意著面具下的Frank,卻殊不知無論是否帶著面具,Frank在團員的心中是毫無差別的,Frank就是Frank。


  同時「認同」也是電影中的核心主題,Jon不斷的寫歌,就是因為希望有朝一日能走上舞台,成為世界眾人的目光焦點,亦即世人的認同,在他進入樂團後,更將這個觀念帶給Frank,但團員們只是一群熱愛音樂,志同道合的夥伴,隨處在各酒吧演出賺外快,從來不曾希望成為眾人目光的焦點,但Jon帶給Frank的觀念,卻讓Frank放棄自己熱愛的迷幻曲風,只是為了得到世人的喜愛與認同,也因為理念的不同,和喜愛曲風的殊異,導致Jon一直無法獲得Frank以外團員的認同。

  最代表性的事件就是脾氣暴躁的團員Clara拿刀刺向Jon的大腿,Clara對Jon試圖改變樂團感到氣憤,尤其對Jon在灌輸給Frank的認同觀念感到憤怒,Jon要求的改變傷害了樂團,亦抹煞了Frank的天分。

  由此帶出了導演欲傳達的中心主題,世俗之人總是會要求別人怎樣做才是對的,否則便得不到世人的認同,而成為世人眼中的怪咖或異類,這種要求無疑抹煞了每一個人的獨特性。

  因此Frank的面具在電影中標誌著另一個意涵:Frank的與眾不同。Frank是一名隨時能寫出歌曲的音樂天才,對音樂品質要求高,因此錄音錄了很長一段時間仍未開錄;同時更是一名能輕易說服搞不清楚狀況,而來錄音室度假的家庭,讓對方輕易敞開心房,互相翩翩起舞,體驗生命美好,最後感動離去的天才。


  Frank的天份讓團員心悅誠服,自然而然成為團長,也因為Frank的獨特而成為Clara的夢中情人。

  Jon在Frank驚慌逃跑後,四處尋找Frank的下落,也逐漸加深對Frank所患的精神疾病的了解,清楚明白這個樂團不僅僅是一群對音樂志同道合的夥伴,Frank不僅僅是團長,這個樂團就是Frank,Frank就是整個樂團,他們不需要其他人的認同,只需要彼此的認同,也因此最終在Frank演唱〈I Love You All〉後,Jon明白了這個道理,而離開了酒吧,Jon永遠是外來者,永遠無法適應團體,故而最後留給觀眾一道逐漸遠去的背影了。

  導演Lenny Abrahamson透過法蘭克的「面具」闡述了人生中的認同問題,同時批判了世人對「認同」的價值觀念,看似走了前人以「面具」說故事的老路,實則開拓了一條創新的道路,【法蘭克】絕對是一部用簡單的故事,訴說不凡人生的優秀電影。


以上劇照由開眼電影網授權使用:http://www.atmovies.com.tw/home/movie_homepage.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