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1日 星期三

帝國戰神:巴霍巴利王-西廂筆法



  所有觀眾對於印度電影最深的印象,大多就是充滿歡樂的歌舞及寶萊塢,鮮少有人會知道印度根據不同的語系,有寶萊塢、康萊塢(Kollywood)及托萊塢(Tollywood)三大電影拍攝地點,且印度電影的年產量並不會輸給美國好萊塢。
  由南印度導演S.S.拉傑摩利(S.S. Rajamouli)執導的《帝國戰神:巴霍巴利王》為印度泰盧固語(Telugu)語系,出產於南印度海德拉巴(Hyderabad)與加爾各答(Kolkata)的TollywoodTollywood所出產的電影多以娛樂電影與商業電影為主,因此《帝國戰神:巴霍巴利王》的性質定位便不言自明了。




  作為一部商業娛樂片,《帝國戰神:巴霍巴利王》其實表現的相當稱職,充滿了目眩神迷的武打動作、史詩級的兩軍對壘作戰場面,堪比吳宇森《赤壁》的壯闊,再加上神話元素,來包裝宮廷內的政治鬥爭,藉此提升電影的戲劇張力與娛樂性。
  S.S. Rajamouli在電影中也利用了不少符號進行敘事,包括藍色蝴蝶、孔雀刺青圖案,甚至是瀑布都是意有所指的符號,但筆者認為最有趣的是山洞與木製面具。
  電影開場時王太后席娃伽彌抱著嬰兒濕婆度穿過山洞而來,隨後村民為免再有追兵威脅濕婆度的性命,而封住了洞口,山洞在電影符號裡和女性的陰戶與生命的誕生息息相關,所以濕婆度開場自洞穴而來,自然有了誕生的意涵,長大後的濕婆度展開翻山越嶺的尋根之旅,導致村民搬開洞穴的巨石,前往洞穴的另一端,卻恰巧撞見濕婆度的戰鬥,更解開身世之謎,陰戶另一頭是母親的體內,因此穿越山洞便是解開身世之謎、追本溯源的鑰匙。



  而引領濕婆度再次嘗試翻山越嶺的起因,正是木製面具,面具在土壤上印出臉龐,在濕婆度的巧手下,成為他曾朝思暮想的女神形象,那位女神自然就是阿凡提,因此與其說是面具給予濕婆度再次挑戰險峻山涯的勇氣,不如說是面具的擁有者阿凡提引領濕婆度回到他命運的起源,面具在此象徵命運的根源及重生,象徵自由、轉世與重生的藍色蝴蝶,就是最好的暗示與證據,當然面具卻也是濕婆度性慾的萌動,不僅是濕婆度翻山越嶺時,那句「任你擺佈」的挑逗性歌詞,濕婆度放出的青蛇、如同登徒子般以武力替阿凡提寬衣解帶的行為,甚至是本身便有性暗示的瀑布流水,淋濕了阿凡提,在在皆是情慾的符號。



  兩人交歡結束後墜落的濕潤紅花輕捧鏡頭,其實就是以鏡頭交代阿凡提獻身給濕婆度的典雅象徵,這無疑也是中國戲曲《西廂記》中,崔鶯鶯「花兒輕拆,露滴牡丹開」將初夜獻身給張君瑞,影像化下的典雅藝術呈現了。
  至於兩人擁抱之後,阿凡提的刺青與濕婆度的刺青完整呈現出一隻孔雀,孔雀在佛教與印度教中有神聖的意義,也有陰陽結合的意涵,自然是解釋兩人心靈契合的符號了。



  至於《帝國戰神:巴霍巴利王》的政治鬥爭,其實在中國《左傳》中也能找到大量類似的影子,比如齊桓公與太子糾的兄弟爭位,齊桓公出奔,最後返國逆襲,奪得齊國王位,和濕婆度的流亡與返國,即將重登馬西馬帝王位有異曲同工之妙,且王國護衛長卡塔帕殺死巴霍巴利王,在《左傳》中更不乏大量臣弒君的例子,更不用說王太后干政了,當然筆者並不是說本片涉嫌抄襲或是老調重彈,而是指電影正和人類總是在歷史中不斷犯下同樣或類似錯誤的天性相呼應,可悲的是人類永遠無法從歷史中學會教訓。



  《帝國戰神:巴霍巴利王》僅是濕婆度王子復仇記的上集,首集《帝國戰神:巴霍巴利王》也有不少缺點,比如濕婆度和阿凡提的愛情太過輕描淡寫,阿凡提前一刻對濕婆度兵刃相向,下一秒從瀑布流水中瞥見自己絕麗容貌,便轉身投入濕婆度的懷抱,著實令人錯愕、養母桑卡幾乎被刻畫成鄉野無知村婦、決定巴霍巴利王與帕拉提婆王位的那場對戰伽拉凱亞的戰爭,帕拉提婆以類似割草機的機具衝鋒陷陣則是最爆笑的安排等等,雖然這些缺點終致讓人感到遺憾,這也是Tollywood電影常被人詬病為劇情過於簡化的弱點,但是《帝國戰神:巴霍巴利王》作為一部娛樂片,讓觀眾感到歡樂與滿足,從電影中感受到觀影的樂趣,不也是娛樂片的目的嗎?因此雖然本片論深度與層次明顯不足,但娛樂效果卻十分精采。


以上劇照由開眼電影網授權使用:
http://www.atmovies.com.tw/home/movie_homepage.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